上海双年展外景
上海双年展内景
许江作品
中国当代艺术必须参与当代文化的重构
编者按:本报从去年11月与北京保利共同发起“全球金融海啸与艺术市场”论坛时,就开始了有关重建中国当代艺术的本土价值的讨论。而去年上海“快城快客”双年展与广州“与后殖民说再见”三年展引发的争议,也是有关讨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当时火爆的当代艺术市场正处在“最后的疯狂期”,有关的质疑与批评并没有带来严肃的讨论。自本期起本报将连续刊发上海双年展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的专访,及广州双年展策展人高士明的专访,期望从他们对双年展、三年展批评的回应,把重建当代艺术本土价值观的讨论引向深入。
《被拯救的葵园:许江新作展》昨日在上海美术馆揭幕。许江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就中国当代艺术如何参与中国当代文化的重构,围绕着2008年“快城快客”上海双年展引发的批评与质疑发表了他的看法。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同样引起批评与质疑的“与后殖民说再见”广州双年展的策展人之一高士明也在访问现场,也对有关问题谈了看法。
双年展以上海为母体
说到艺术圈内对2008“快城快客”上海双年展的质疑与批评,许江说:“上海双年展的策展导向,我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他表示,到目前为止,对双年展的批评还很不够。
他指出,在中国现有条件下,上海双年展能赢得政府的支持、大众的爱戴,就要走一条本土化的道路。多年来上海双年展坚持的做法,就是以上海的城市为母体,演练城市发展中暴露的种种问题,其学术性落脚在“城市化”上。
双年展的特点是主题的社会性
许江指出,2008上海双年展“快城快客”讨论的是“城市移民”问题,结果2008年新年伊始,中国南方的雪灾就阻断了春运,证明了这个问题的紧迫性。下半年的金融风波,又带来了民工失去工作回乡的问题。我的思考,中国城市化问题的根本,是城乡二元结构。这是上海双年展触及的问题,也是中国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当前中国最高领导层开始着手解决的问题。
他指出,上海双年展的学术性与社会性如此紧密地结合,可以说其学术性最重要特征的就是其社会性。所以说到学术性的问题,坚信上海双年展是中国最好的双年展。他说:“正如生活中'中国制造'正逐渐变成一种品牌,我们也有信心,使上海双年展成为得到国际认可的品牌。”
上海双年展与广州三年展作用不同
不过许江也指出,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双年展正在变成“都市的节日”,变成都市的狂欢,这也要警惕,警惕双年展变成一场“秀”,一场开幕式,要直面大家的批评。
许江还表示,与上海双年展不同,广州三年展,有其自身的国际资源,也没有得到政府的支持,完全可以用民间的姿态做理论实验。在采访现场的广州三年展策展人之一的高士明则表示:广州三年展与上海双年展与各自城市、民众的关系不一样。2000年后,上海双年展成了当代艺术的定海神针,保证了当代艺术的“合法性”,成为中国当代社会、当代文化反思的平台。两个展览的作用不同。
许江还强调,上海双年展主题做什么,还是要看城市发生了什么,所以,2010年上海双年展做什么,目前还无法预做计划。
相关报道:
“被拯救的葵园:许江新作展”上海美术馆隆重揭幕
许江:真正的艺术会被“消费”赶尽杀绝
相关专题:
被拯救的葵园:许江新作展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