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疫情,是项人类事件。
身处其中,如何抉择危与机便成为分化的重要节点。
居家三个月,中国美院万名师生全体“上线”,以网络为课堂,为人生而艺术。许江院长言:“史无前例的疫情,锤炼了史无前例的人性关怀,史无前例的线上教学,塑造了史无前例的人生大课”。高世名副院长则视其为一次深化艺术教育内涵的线上教改。
学院全面返校复课的第二周,“众志赞歌——致敬抗疫英雄暨中国美术学院线上教学汇报展”线上线下同步推出,以200余件主题创作、30门线上专业课程、1000余件居家写生向社会汇报抗疫期间的教学成果。展览开幕至今,已先后迎来李兰娟、曹启峰、刘利民、何强、陈亚岗、虞洪等数百位援鄂医疗队医护工作者以及全省十余个部门的专场参观,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扬。
其中,手工艺术学院首饰专业的表现尤为亮眼。师生共情,全新理解现实,重新思考教学,真正实践着“为人生而艺术”。
扫描上方二维码线上观展
快递盒垒起的家园赞歌
展厅二楼,一件装置分外抓人眼球。
紧致空间内,密密矗立着十几件由快递盒搭建的“小房子”,每个盒顶,都写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寄件人地址。它们造型各异,高矮错落,如参差森林,类人类溯地,簇拥着造出了一片厚滋繁芜的精神家园。
《城》
近看,会发现细节满满:阳台、烟囱、楼梯,甚至还有“床”和“被”,以及闪耀着温暖桔光的小灯,有位养了仓鼠的女同学,干脆仿照宠物小窝做了个“小小家”。每个“家”里都有一台平板,里面滚动播放着首饰专业本科三年级同学们的作业过程:陶含笑希望通过折纸帮助自己的爷爷奶奶恢复记忆,因此在课程开始前就制作大量作品。“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和孙女在一起折纸和交流社会知识。”藉此,爷爷唤起了很多小时候跟孙女经历的场面,他喜欢这个过程,还特意写了首诗:老人折纸是情怀,折纸折出健康来。大脑随着折纸转,防帕金森防痴呆;罗科帆是个来自广东的快乐男孩,和妹妹已多年没在一起愉快地玩耍了。这次,妹妹的参与让他非常开心,常常折着折着就唱起歌来;王莉平和姐姐愉悦折纸,宠物狗在她们身边跑来跑去…
《城》
这座“城”,是手工艺术学院副院长汪正虹之作,亦是其对两周网课的课程小结。特殊时期,一线师学紧密交流的状态不可复制。《城》用心记录、重塑与升华这一切,也承载着某种格局和深情及对未来的想象。虽是个人之作,却前所未有地缔结着道德、情感与价值的命运共同体,以共赴这场殊难忤逆的世界变迁。
“盒子,本就有折叠之意,与此课程十分契合,我们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通过这种全班性合作来执行课程总结,我觉得比较有意思。”从构思到修改、落地,大到主题,小到视频拍摄、寄出方式、包装盒尺寸等,汪正虹事无巨细。虽辛苦,但她认为这2周线上教学整体衔接顺遂,内容饱满:“现在孩子们可能很难透彻理解这次的疫情,但老师不仅是技艺的传承者,也应是心理的疏导员。从记忆到技艺,这个课程希望学生能从中找回缺失的温情和家庭记忆,促其感受中国传统的折叠方式。”
《城》的细节
常规而言,课,上完就好,“但艺术教育的课程总结不应只局限文字,也可做作品。”汪正虹特别重视课程的情感表述及作品对现场感的承载,“学生们在小家的折叠,实际就是在寻找一种小时候家庭传承的生活记忆。”更重要的,是她本人不可复刻的多元专业背景:雕塑出身、横跨雕塑、纤维、金工、公共艺术多个专业、多年海外生活经历及几十年深耕教育的切身体悟等。因此,《城》后深藏的,实是汪正虹多年在本科教育领域的深耕与创新。
“艺术是对现实的沉思,是生活的回声。但艺术要成其大者,还要承载人道。为人生而艺术,首先就要对人感兴趣,对人之为人有所思考、有所领悟。”高世名认为这次疫情是一次重要的契机,加深了每个人对生与死的感知、对他者的关爱、对社会的理解以及对价值的思考。《城》中各异的“片刻”,都是生命影像的珍贵画面,展现的实是艺术教育的初心和学院的本色。
故,《城》可谓一件具有时代切片意义的优秀之作。默默置于失控时空中,虽无言,却可与时代共振。其优,因只能诞于疫情中,浓缩了最典型和不可复制的历史荣耀,加之材料的质朴、手段的简洁、方式的精炼和参与者身份的象征意义等,多维链接的复合时空在此,是纪念,亦是反思与憧憬,不仅成为展览极具记忆点的作品之一,更被视为疫后高等艺术教育变革的重要案例之一。
手工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李玉普观《城》
汪正虹导览《城》
4月29日,从全国各地寄来的学生作业陆续到达杭州。汪正虹运筹帷幄,《城》,始成。
5月16日,“众志赞歌——致敬抗疫英雄暨中国美术学院线上教学展”启幕。《城》,屹立其中。
汪正虹正在建《城》
学生们建《城》中
缜密“上线”后的“智”式下沉
疫情之役,促使线上教学成为当代教育之标配。如何最广限度发挥优势,甚至赋予其更具动力与价值的内核,是汪正虹于此向前的重要动力。
《城》依附的课程是“金属工艺IV-(金属折叠)”,课程跨度为七周,2周为线上课程,目前在进行5周的线下课程。整体分为六大部分:知纸、思纸、 剪纸、折“纸”、叠“纸”和炼“纸”。在线课程为前三部分,以“思”为重点。线上课程时间虽短,但从备课到材料、课件、内涵建设、思想建设等,实际都经过精心打磨。
汪正虹上网课中
疫情期间,教与学的方式一夜变革,教师容易滞后于突如其来的教育实践。但汪正虹的应对颇为智慧:立足前端专业通识,要求学生提前进入理论学习层面;上线后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充分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与家人深度互动,促其重塑对“艺术与生活”的理解;作业要求全面具体,如需完成阶段性研究报告(约1500 字)和ppt,平面到立体的折叠技法训练20 件、思纸折叠20件等;总结阶段借用毕业答辩类综合手法,独立打印成小论文,为论文创作早启序幕。
“金属工艺IV-(金属折叠)”网课现场
部分作业
同学们亦慢慢适应着自主学习的节律,渐渐滋长出远程独立的意志:有位女生把日常父母为自己常梳三股辫的缠绕形式用入开口训练中;一位同学受疫情期间医务人员口罩的启发,将红十字会标志和口罩结合做了很多开口,非常丰富。疫情期间工具欠缺,家里仅存一台旧式缝纫机,于是母亲将技艺传授,她自己踩着它,在纸张与线条之间进行着链接训练…
部分线上金课作品
短短两周的仓促上马,“教”与“学”两方面都体现出令人惊喜的“典范”迹象。但“以前总觉得手工艺术学院实验性很强,可谁也不知道未来疫情的发展情况,所以需要随时备战。”因此,在持续优化疫情期间授课方式的同时,汪正虹开始认真思虑未来的慕课建设,力图打造具有精深学理研究和明确问题意识的研究型专业课程体系。
“艺术学科的专业通识并非抽象的理论性知识,而是从艺术实践出发的具体的、有感觉的知识,通向一种上手的技艺所开启的、从艺术经验而来的知识,一种感同身受的知识,贯穿艺术原理、创作路径、传习方法、趣味品鉴等多个层面。”高世名认为艺术教育的核心是引导学生通过艺术确立起自我和世界的关系。中国美术学院近百年的教学实践对创新意识的呵护与培育,是使其得以傲立群雄的重要基因,手工艺术学院首饰专业十余年的探索正是此方面的重要切片。
2018年,手工艺术学院“工艺美术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专业链状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周武、刘正、戴雨享、汪正虹、李文、韩熙)”斩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9年,汪正虹负责申报并获得浙江省级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个人亦名列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近几年在欧洲几大重要展览中,许多知名艺术家和教育家谈论的话题都会围绕“21克展”和中国杭州展开,这已经形成了全球艺术教育领域的一段佳话,如知名教育家Ruudt Peters就曾高度赞扬中国美术学院和杭州。“这种国际性的热议实质就反映了我们学校和专业在国际领域的重要地位和独特风貌。”汪正虹说。如今,她和同事们思虑的已不再限于专业本身,而更关注示范之锻造。这次西子湖畔涌现出的甚具教育规范又孕育创新DNA的前瞻意识与综合修养,更让人们对未来的社会美育充满希望。
“众志赞歌——致敬抗疫英雄暨中国美术学院线上教学汇报展”现场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